一年四季中,要數冬季最適合“打邊爐”(吃火鍋)。看著食材在高湯中翻滾,想著那鮮美熾熱的口感,即使是寒冷的冬天,也熱氣騰騰。廣東人食遍天下美味,自然不能放過各式火鍋,紅油滾滾的麻辣燙、酥香味美的涮羊肉、鮮甜奶白的海鮮鍋……更是難逃廣東人的“刁嘴”。
專家指出,火鍋雖味美,但卻暗箭重重。許多愛吃火鍋的人由于吃得不當容易引發腹瀉、腹痛等消化不良癥狀。怎樣才能一過“口癮”、吃得健康又美味?請聽專家支招:
選材:肉類不宜多,海鮮要先吃
有人說,吃火鍋就是要吃肉——無過多烹飪程序,一燙即熟,既有高湯的鮮甜,又有肉的鮮嫩,“火鍋上吃肉,才有肉味”。于是通常一吃火鍋,人們通常都會點上一桌子的各色肉類,不嫌多,只怕不夠。
對此,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劉思德教授指出,邊涮邊吃的火鍋吃法最容易吃過量,肉類攝入過多除了易長膘之外,還會因為缺少粗纖維的攝入而容易引起便秘,因此吃火鍋時面對肉類要把好“口”關,適可而止。
“海鮮類往往不容易消化,在進食其他食物之前,應先選擇海鮮類先吃,讓胃酸對其進行消化。”劉思德表示,不過此類食物不宜多吃,過量攝入,會加大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需求而增加胃的工作強度,導致胃腸道系統紊亂,并引起腹瀉。“海鮮類食物富含蛋白質,過多攝入也會給腎臟帶來負擔。”
此外,有人覺得羊肉、肥牛脂肪含量太高,魚丸肉丸沒那么多油,可以放心狂吃,對此,專家也認為不妥:“肉類加工的各類丸子均含有大量的油脂和鹽分,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病人要少吃。”
“建議大家在選擇火鍋料理時,應以瘦肉和低脂肪的海鮮為主,可多選擇雞肉片、里脊肉片、海鮮、百葉等低脂肪食物,還可以適量加些豆腐或豆皮來代替肉類,補充植物蛋白。即使先吃肉,也要多涮蔬菜并搭配薯類。注意葷類、素類、豆制品等的搭配。”劉思德說。
吃法:吃火鍋的時間不宜長
對于部分人一味追求口感,喜歡“吃嫩吃鮮”的做法,劉思德表示不可取:“如果不煮透,寄生在生肉、生魚中的病菌或寄生蟲卵,通常都未被殺死就直接進入了人體的消化道,極易引起胃腸道感染甚至肝吸蟲病。”他提醒,尤其是動物肝臟、肺臟,所含的病原微生物殘留量最高,一定要熟透才吃。
劉思德教授提醒喜歡川式火鍋的“粉絲”們,辛辣味會刺激食道、胃、小腸等,嚴重時,甚至會引起胃酸太多和脹氣。過度吃辣會不斷加重胃腸道的刺激,容易導致胃潰瘍、胃炎、腹瀉等消化道疾病。“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(如胃病、便秘或腹瀉)不宜食用刺激性的辣味火鍋。”
最后,他提醒,吃火鍋的另一個問題是進餐時間過長,這也會影響腸胃的節律。正常條件下,胃腸的蠕動十分規律,進餐時胃部進行機械消化,對食物進行機械碾磨以形成食糜便于進一步消化。“如果不停地進食,機械消化與化學消化的節律會產生錯亂,導致腸胃節律紊亂,腸胃功能失調,這是造成消化不良的常見原因。”
吃火鍋小Tips:
鍋底——越簡單越好
火鍋的湯大多采用豬、羊、牛油等高脂肪物質為底料,吃多了易導致高血脂、膽石癥、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。火鍋湯底越簡單越好,里面加一點蔥、姜等香料,無需添加油脂。哪怕是用清水涮鍋,在煮過一些肉后,也會有相當部分脂肪溶到湯里。火鍋湯中含鈉鹽較多,腎臟病、高血壓患者要少吃。涮煮過肉類的火鍋湯中嘌呤多,痛風、尿酸高的人不能吃火鍋。
調料——越“淡”越好
油是純脂肪,熱量極高,不要多放。醬調料還要注意鹽過多的問題。無論哪種醬料,都不宜吃得太多,既然是蘸料,蘸一點點,起到提味的作用就可以了。此外,在調料中加點醋,也有去油解膩的作用。